2021年11月23日 14:46 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
中國僑網11月23日電 題:在華僑農場,收獲“甜”日子!
說起廣西柳州市柳城縣,人們會想到甘甜可口的柑橘。但鮮有人知,這里甜甜的果香離不開一群人——歸僑僑眷。
回眸歷史,1960年2月,新中國租派“美上美號”“大寶康號”等商船接運2000多名華僑回國。至1961年秋,共接回6萬余華僑。我國在廣東、云南、福建、廣西等地擴建和新建國營華僑農場,集中安置歸僑。
據資料介紹,我國先后建有84個華僑農場,其中41個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安置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緬甸、印度等國8萬多歸僑而設立的,有43個是上世紀70年代末為安置越南歸僑而設立。
日子越過越甜
在冬日的柳城華僑農場里,漫山遍野的蜜桔壓彎果樹枝頭,工人們穿梭在山頭間分揀,構成一幅豐收的畫卷。歸僑通過引進南豐蜜桔品種種植,一起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甜美。
從荒山野嶺變身“億元村”,歸僑黃日喜是見證者之一。7歲那年,黃日喜父母帶著六個孩子從越南歸國,“當時,華僑農場還沒有種植蜜桔,遠遠望去都是荒山,我們就住在簡易棚搭建起來的房子里,四面透風!彼貞浀。
而后,柑橘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很多歸僑決定跟著“趕時髦”,加上自己能干勤勞,很快嘗到種蜜桔的“甜頭”。如今,柳城華僑農場漫山遍野都種著蜜桔。
黃日喜看好蜜桔產業前景,自然而然也選擇繼續發展“甜蜜事業”。目前,他共種植有27畝蜜桔,靠著果地收入,其購買了大房子和一輛小汽車。
“甜蜜事業”帶旺的不只是黃日喜生活。曾擔任柳城華僑農場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的楊亞養,除了自己賺錢,還從管護和肥料等多個方面入手,逐漸總結出了一套精品果的種植方法,積極帶動農場歸僑職工致富。
“有好經驗,我們都分享,從來不藏著!睏顏嗮B毫無保留地將精品果的種植經驗和技術要求告訴前來咨詢的很多老百姓,“種果技術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一起賺得更多咯!”
如今,柳城華僑農場柑橘產業成為縣域優勢特色農業品牌。柑橘種植總面積15000 畝,年產量 4.5 萬多噸,年產值 1.6 億元。2020 年柳城華僑農場獲評為自治區三星級“僑城橘緣”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
華僑農場變新貌
在海南島東南部萬寧市,坐落著全國最大的華僑農場——興隆華僑農場。漫步街頭,咖啡店遍布大街小巷,彌漫的濃濃咖啡香訴說著當地因僑而建、因僑而興的歷史。
說起興隆歷史,不得不提起一位名叫鄭金的馬來西亞歸僑。20世紀90年代,隨著興隆旅游業的發展,鄭金白手起家,成為當時興隆最知名的企業家之一。
鄭金待人和氣,做生意講信用,除了經營餐廳和酒店外,還自己出資,將附近的山塘改造成人工湖,為下游的老百姓提供灌溉便利。通過種椰子樹、種檳榔,將產業搞得風生水起。
經過幾代華僑和僑眷的艱苦努力,興隆現已發展成為集溫泉浴、娛樂、購物、旅游觀光為一體的著名旅游度假勝地和第二居住地,并以獨特的歸僑風情、溫泉度假聞名于海內外。歸僑們通過從海外引進咖啡等經濟作物、興建中國第一座咖啡廠等工業設施的方式逐步創造了興隆華僑農場的經濟繁榮,成為中國華僑農場的一面旗幟。
如今,椰林下的露營帳篷、湖區水上運動體驗項目、興隆咖啡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圍繞僑文化,興隆正形成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3+1”產業發展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華僑農場已舊貌換新顏
歸僑們憑借著雙手和對故土的一往情深
傲然扎根僑鄉
日子都越過越有滋味了!
(稿件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ID:qiaowangzhongguo;資料來源:華聲晨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南方都市報、中新網、海南日報、中國網等;作者:金旭)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國家移民管理局 | 中國新聞網 | 中國僑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